【安科观点】关于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思考

时间: 2024-02-25 21:00:20 |   作者: 可燃液体安全柜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担了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涉及种类非常之多的化学药品的使用,自然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危险化学品(下称“危化品”)。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内人员密集,且实验中用到的危化品使用频次高,种类多样,不同危化品因其性质不同,保存条件和应急处理解决措施不一样,若发生危化品引发的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化,高校化学实验室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在兼顾教学与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对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意识更加淡薄。另一方面,高校在危化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方面普遍欠缺,对危化品的安全教育不全面,多数停留在观看录像及相关危化品安全事故录像,没有深入涉及具体危化品相关知识及应急处理解决措施方面的内容。

  虽然国家针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相继出台了《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危化品目录(2015 版)》等有关政策,但多数学院只是学习了有关政策文件,没有根据危化品使用的详细情况制定适用的管理制度,导致危化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部分高校教师偏重科研,危化品安全意识淡薄,致使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受阻。

  部分高校受制于学校历史办学条件,缺少规范的危化品存放库房,危化品库房的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不达标,有些高校存放危化品的库房就是普通教室或者办公室改造而成。危化品也没做到按照类别存储放置,易燃品和氧化剂存放在一起,很多易腐蚀化学品直接放置于地面,若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危化品的规范使用关乎师生人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必须加强危化品安全使用意识、规范执行危化品的采购、使用和贮存。针对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从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危化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通过设置专门危化品知识相关课程、印发宣传手册、开展危化品安全讲座等途径帮助师生熟悉、掌握危化品种类、性质及出现危化品相关安全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方法。教师无论在实验课还是理论课中,要结合所讲课程中涉及的危化品及时对学生进行危化品安全使用教育工作,教会其区分危化品、规范使用危化品,提高危化品安全意识。

  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危化品的先决条件。首先,高校应结合自己基本情况,制定更适合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其次,危化品的保管和使用者要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更精准化。最后,完善实验室准入制度。化学实验室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科研场所,应该对进入其中的人员进行筛选,不允许闲杂人等随意出入。

  1. 建立危化品统一采购平台,由专人负责危化品的统一购买。购买时要注意审核出售公司资质,保证危化品来源的安全性;采购回来的危化品要详细备案,领用人需签订安全使用责任书。逐步建立起危化品电子化管理平台,方便及时掌握危化品去向和用途。

  2. 做好危化品日常使用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使用登记制度。建立危化品管理台账,对危化品种类和数量心中有数。选任危化品管理负责人,负责危化品管理。实验、教学需用到危化品时,必须提出申请,经危化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到专门负责人处领取。所有直接用危化品的人员都应经过相关培训,掌握危化品分类、性质、应急防范措施等专业相关知识,使用的过程中做好的个体防护。

  3. 建设、完善危化品标准化存储库房,按照类别存储放置。高校在建设危化品存放库房时,一定要满足国家规定的安全、消防、环保、疏散等条件,也一定要按照危化品的分类、性质等制定特殊存放规范。易燃、易爆、易腐蚀、易制毒等不同危化品要按其属性设置相应存储库房、存储柜,满足安全存放条件,禁止任意堆放,并设置必要的应急处理设备。

  4. 严格执行危化品残余、过期危化品的报废处理。危化品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液、废渣,除此以外还有残余危化品和过期的危化品,对这些残余物,要严格按照报废处理规定处理。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收集,并贴上详细标签,之后聘请有资质的处理公司依照环保标准统一处理。

  近些年危化品相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警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逐步的提升师生员工危化品安全管理意识,逐步建设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抓危化品采购、使用、存放和处理等所有的环节的安全管理是校园安全建设、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